遥思当年耕读,几经风几经雨,弹指一瞬间
破浪行千里,他日盛名传

三体 | 国产科幻片的破冰之旅?

2015年4月1日星期三


近来,号称中国最具电影改编价值的科幻小说系列「三体」和作者刘慈欣又蹿红了一把,各种电影改编消息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

2014年9月,游族影业宣布获得「三体」系列的影视改编权。电影将会改编为六部曲,由新锐导演张番番执导,刘慈欣担任电影监制,国际团队承担拍摄、特效工作。目前电影已经开拍,张静初饰演片中女主角叶文洁。

图1:张静初饰演的叶文洁

图2:「三体」导演张番番

作为三体的书迷,这绝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但同时心里又打鼓——会不会拍成烂片啊!考虑到国产科幻电影的底蕴,我们对此要保持比较理智的态度,暂时不要对「三体」的电影改编抱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然现在期望越高,将来失望就越大。


《三体》概念预告片

目前为止,真正能够游刃有余驾驭科幻电影的只有具备高度完善电影工业体系的好莱坞,不管是剧本、导演、演员还是特效,都能把其他国家甩好几条街。

科幻片是整个电影工业中最顶尖的类型片,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经验,配套的技术、产业环境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是我们妄自菲薄,除了好莱坞,很少有其他地方能够完成这种高投入、高质量和高回报的科幻电影。

作者刘慈欣曾说过:「写科幻小说写得好,一个人就可以成功;但是科幻电影,一个人是成功不了的」,深以为然。所以国产科幻片拍不好也不要光顾着骂导演了。

好莱坞优秀的科幻电影众多,各种各样的情节估计都玩过了。就拿「三体」中的故事来讲,好莱坞其实已经拍摄过很多类似的情节了。从某种程度上讲,「三体」的故事并不完全具备唯一性,电影版要想一鸣惊人,难度颇大。下面举几部在剧情上跟三体相雷同的好莱坞科幻电影。

超级战舰(Battleship,2012)
本片的故事套路跟「三体」极为相似,讲述的是‘自作聪明’的地球人美国人向太阳系外发射信号,外星文明收到后派遣星际舰队入侵地球,随后美日大兵联合拯救地球的故事。虽然剧情简单粗暴,但是核心的故事设置确是和「三体」如出一辙。

• 本片虽属于没啥深刻内涵的爆米花电影,但特技还不错,可打发闲暇时光;
• 本片还诠释了一个道理:主角的哥哥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易卒;
• 我觉得老美海军很有可能就是背后的赞助商,整个就像一部美国海军宣传大片。


图3:「超级战舰」剧照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2014)
本片是近来最受欢迎的科幻片,口碑票房双丰收,一度成为了热门话题。其实「星际穿越」已经把「三体」的一部分剧情拍完了,该片讲述的黑洞,高维空间,相对论效应,文明危机等,都是「三体」的核心话题。只不过「三体」的故事架构要复杂得多,而且跨越了整整几代人,人类文明最后也以悲剧收尾,相反「星际穿越」的结局则没那么阴暗。

• 「三体」要能拍到「星际穿越」这个水平就相当满意了,这或许只是个奢望。

图4:「星际穿越」剧照

图5:「星际穿越」中的黑洞

就像苹果把大众对电子产品的审美提高了一个档次一样,狂轰滥炸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也极大提升了观众对电影特效的要求,说白了就是把观众的口味养叼了。毕竟好的技术标杆在那儿,你的特效太差观众也不会买账,尤其对视觉特效要求极为苛刻的科幻电影。不知「三体」的投资方给特效准备了多少预算,但愿别太少。

纵观整个国产电影行业,CG其实算是与好莱坞差距最小的领域了。国内的CG技术近年来进步神速,虽说还撑不起「地心引力」「阿凡达」这样的大片,但一般的特效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我们与好莱坞顶级水平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对特效的细节把控和态度上,何时用CG,何时用实拍,什么样的效果能和整个影片风格融为一体,这些才是真正体现功力的地方。

要知道特效是为整个剧情服务的,盲目的追求特效只会舍本逐末,费力不讨好。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第一部拍摄于1977年,那时别说CG了,就是电脑工业都还没发展起来,他的整部电影基本都是通过布景和搭建模型完成,最后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评判都不算过时。特效永远是辅助手段,而不是最核心的制胜法宝。

据说此次「三体」的特效由国际团队操刀,希望能够给我们点好盼头。不过原著中的智子、水滴飞行器、二向箔、黑洞、高维空间碎片等都不容易在电影中展现出来。据悉「星际穿越」中的那个黑洞就是诺兰手下的一个专业团队渲染了一年的效果,可见整个过程相当复杂。


图6:那些NB的特效公司
皮克斯,工业光魔,维塔数码

有人说,「三体」单枪匹马的把中国的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水平,姑且不论这个评论是否过誉,单从我的角度来看,它在国内的读者就不会太多,遑论国外的读者了(英文版2014年刚发布),至少在我向朋友推荐「三体」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没听说过。

「三体」的总发行量还不到100万册,算上电子版的读者,估计最多也就几大百万的样子。所以,不要幻想到时候有大把的书迷涌进电影院观看,很多潜在观众都没有读过原著,也不是粉丝。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电影水平要过硬,这样才能吸引广大的观众,电影才能大获成功。

擅长拍科幻片的好莱坞导演有很多,但中国却少有导演擅长此道。对于科幻片,我认为新锐导演更有可能扛起中国科幻电影的大旗,因为他们更年轻,更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想当年,乔治•卢卡斯开始拍摄「星球大战」的时候也才33岁,但他却创造了科幻电影的奇迹。电影「三体」能不能也给我们一个惊喜呢?


图7:好莱坞著名的科幻片导演
「从左往右」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

现在纠结于该不该拍「三体」已毫无意义,我倒觉得拍总比不拍好,不拍永远不可能进步,只有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才有可能在未来强势崛起。即使拍成了烂片也无所谓,大不了自己不看就是,回家重新把书翻出来再啃一遍即可。不过「三体」架构太恢弘庞大,剧本改编不容易,而且拆分成六部还可能会造成剧情上的不连贯性,导致观赏性下降。我倒是觉得导演应该先挑刘慈欣的几个短篇练练手,比如「流浪地球」和「球状闪电」。

现在的国产科幻电影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各位导演大显身手,绘制绚烂的科幻电影梦想。我相信总有人能杀出重围,做中国科幻电影的扛鼎者。

期望电影「三体」能像凛冬后的那一抹春风,引发一场波澜壮阔的破冰之旅。

2015-04-01

飞哥的BLOG
• 微信公众号:feigeblogging
• 分享是我最大的快乐
• 喜欢本文请点击关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Blogger news

My blogger templates http://btemplates.com/2013/blogger-template-responsivet/

Blogroll

Most Reading